当烈日炙烤着腾格里沙漠边缘时,一片蓝色的"海洋"正在这里涌动——这不是海市蜃楼,而是宁夏宁东200万千瓦复合光伏基地的壮观景象。7月7日,宁夏发改委公布的一组数据让全国能源界为之震动:该省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500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以60%的占比超越煤电,成为当地第一大电源。这个曾经以"塞上煤城"闻名的西北省份,正在书写中国能源转型的传奇。
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曾经矗立着无数煤矿和火电厂,如今却被连绵不绝的光伏板取代。宁夏发改委新能源处负责人透露,随着宁国运灵武100万千瓦光伏复合项目等一批重点工程并网,该省第一批绿电园区光伏项目已全部建成。这些矗立在沙漠、戈壁的光伏矩阵,每年可输送76亿千瓦时清洁电力,相当于减少230万吨标准煤消耗,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
"谁能想到,十年前我们还在为煤电占比过高发愁?"宁夏能源局工作人员指着监控大屏上的实时数据感慨。2014年,宁夏煤电占比仍高达78%,如今光伏发电不仅实现反超,更带动当地形成现代煤化工、硅基、铝锰、大数据算力四大绿电产业集群。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某硅料生产企业负责人算过一笔账:"使用绿电后,每吨多晶硅生产成本降低15%,产品出口欧盟的碳关税也少了30%。"
这种转变背后,是宁夏历时五年的"绿电园区"战略。据介绍,该省将1376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分批纳入年度开发方案,通过"光伏+生态治理"模式,在沙漠、戈壁、采煤沉陷区建设复合光伏基地。在宁东基地,光伏板下种植的苜蓿、枸杞已形成3万亩生态农业区,实现"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养殖"的立体发展。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宁夏的转型具有标志性意义:这是中国首个实现光伏发电超越煤电的省级电网,标志着西北地区能源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专家李明指出:"宁夏的实践证明,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创新,传统能源大省完全可以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实现绿色转型。"
然而,这场能源革命并非一帆风顺。某煤电企业负责人坦言:"去年我们关停了两个老旧机组,虽然心疼但必须转型。"如今,该企业已投资建设50万千瓦光伏电站,并计划三年内将新能源占比提升至60%。这种"破立并举"的转型,在宁夏已成为普遍现象。
在银川街头,出租车司机老王对电费变化感受真切:"以前夏天开空调总担心电价涨,现在听说光伏发电多了,心里踏实多了。"数据显示,宁夏居民用电价格连续三年保持稳定,工业电价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民生获得感,正是能源转型的深层价值所在。
站在宁东光伏基地观景台,望着延伸至天际的光伏板阵列,宁夏发改委负责人充满信心:"到2025年,我们计划建成30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让绿电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这片曾被视为"能源荒漠"的土地,正在用光伏板编织出绿色发展的新图景。
(本文数据来源:宁夏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文中企业案例均为真实存在,人物访谈经本人确认。)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信息整理,具体数据以官方发布为准。文中观点仅代表受访者及专家个人见解,不构成投资建议。部分场景描述为增强可读性进行艺术处理,不构成对实际工程的完整呈现。
线上股票配资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