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便能持续接收到类似的精彩内容,同时也方便您参与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源泉~
文 | 魏戈原
编辑 | t
越国是春秋时期最后的霸主,越王勾践凭借其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不仅成功灭掉了吴国,还将国都迁至琅琊,宣告自己称霸中原。紧接着,历史的车轮进入了战国时代,然而,原本强盛的越国却未能在战国时期继续保持其辉煌。反而,随着战国七雄的崛起,越国迅速走向衰落,最终被其他强国吞噬,令人不禁感到疑惑,为什么曾经如此强大的越国,在战国时期却未能留下浓重的一笔,甚至未能跻身战国七雄之列呢?
展开剩余80%到了公元前333年,越国的实力已大不如前,越王无彊渴望效仿勾践,借助征伐中原的机会恢复国家的辉煌。最初的目标是攻打齐国,但齐国通过派遣外交使者,巧妙地将越国与楚国挑起冲突。此时,楚国恰好有了灭越的打算,而越国也恰如其分地给了楚国一个理直气壮的借口。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早在多年之前便暗中研究了越国的动向,其军事力量和情报网络远胜越国。因此,双方的战斗毫无悬念,越国最终战败,越王无彊也在战斗中丧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越王临终时并未明确指定继承人,导致国家在没有领导的情况下陷入了权力的争斗。此后,越国四分五裂,权力纷争不断,国势愈加衰弱,直至灭亡。
越国的迅速衰败,与其内部制度问题密切相关。而这种政治上的动荡,与当初越王勾践称霸后的分封政策息息相关。勾践在称霸后,效仿周朝的分封制度,将大量的土地和权力分封给各地的诸侯。然而,这种分封制度虽然在勾践在世时勉强能够维持国家的统一,但随着勾践的去世,诸侯们的野心逐渐暴露,他们纷纷争权夺利,国内人心涣散,国家逐渐走向混乱。与此同时,其他大国却已经开始进行中央集权的改革,如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就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封势力。可惜越国直到无彊时期,依然沿用分封制,导致了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国家的衰败。
分封制的弊端逐渐显现,国内各路诸侯兵力强大,地方割据严重,越国的中央政权逐渐失去控制,权力的争夺也导致了军事实力的分裂和衰退。当时,越国的国王不得不时刻提防着来自各方的威胁,传言“越人世弑其君”,即越国内部政权动荡不安,国内局势极为不稳。在战国初期,越王朱勾曾通过弑父篡位登上王位,虽然他一度使越国的军力得到增强,使其与齐、晋、楚、越四国并列分天下,但弑父之事却为他赢得了恶名,这种行为无疑破坏了越国内部的团结,也激起了其他诸侯的强烈反感。弑父这一行为不仅让当时的百姓心生恐惧,也让诸侯国对越国产生了不信任,国内的民心更是动摇不安。
朱勾去世后,越王的继承问题再次引发了剧烈的争斗。朱勾的儿子翳继位,但翳的弟弟豫不满这一结果,开始暗中策划自己的继位之路。他通过杀害翳的三个儿子,企图逼迫翳废除太子,让自己顺理成章地登上王位。然而,翳的太子为了保命发动政变,先发制人,最终杀害了自己的父亲,成功登基。这场内乱不仅导致了王室血腥的权力斗争,还让越国的政治彻底陷入了混乱。不久之后,这位新上任的越王也被百姓推翻,最终死于非命,越国陷入了彻底的内乱。
在越王室的血腥斗争后,一位名叫错枝的人被推举为新的越王。然而,目睹了过多宫廷内部暴力和政权斗争后,错枝拒绝了这个王位。由此可见,越国的政治制度已经处于无法自我修复的状态,国家内部严重缺乏治理的能力。
从勾践开始,越国便有意无意地疏远了大量的有识之士。勾践在打下江山后,并未善待曾帮助他取得胜利的谋士们。文种因勾践的猜疑而被杀,而范蠡幸免于难,但也因对勾践的不满而选择了离开。勾践自以为一统天下,开始将自己的谋士视为威胁,最终导致了这些人才纷纷远离越国。勾践所做的这一切,最终成了越国衰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勾践死后,越国虽然暂时没有面临完全灭亡,但因为不珍惜人才,最终导致国家的政治腐败,外有强敌,内有叛乱,逐渐走向衰落。当越王朱勾希望得到墨子的支持时,墨子却因越国的不信任和冷遇,明确表示“不用吾道”,拒绝了越国的求助。随着人才的流失,越国再也没有能力改革,内外交困,最终陷入了灭亡的深渊。
可见,越国的衰落不仅仅是因为外部的压力,更多的是源于其内部的混乱与政治制度的落后。在战国时期,像秦国这样的中央集权体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分封制,而越国却始终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最终在众多强国的竞争中被迅速甩在了后头,失去了与强国抗衡的能力。
参考资料
潘润.《战国时期越国的兴衰及其影响》[D]. 南京师范大学, 2015.
发布于:天津市线上股票配资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