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将至,姑苏城里的烟火气里飘起了黄鳝香。上午9点,家住承德里的诸华阿姨撑着遮阳伞出了门。她要去家对面的物美市集挑选最新鲜的黄鳝,为即将到来的小暑节气准备传统美食。“小暑黄鳝赛人参”,这句流传在苏州民间的老话,道出了苏州人对小暑食鳝的独特情怀。
在物美市集的水产区,诸阿姨熟门熟路地走到相熟的水产摊前,俯身仔细端详着水中游动的黄鳝。“要挑这种肚皮黄亮的,肉质最鲜嫩。”她边挑边解释道,手指在水中细细挑选。摊主阿姨笑道:“诸阿姨是老顾客了,每年小暑都来,眼光比我们还准。”最终诸阿姨选了两条“黄肚皮”的黄鳝,又顺手买了条新鲜的大黄鱼和一把嫩生生的绿豆芽。“家里只有我们两个老人,买太多也吃不掉,但是小暑三件宝,缺一不可。”
回到家,诸阿姨立即开始处理黄鳝。她将活蹦乱跳的黄鳝倒入水池,动作轻柔而娴熟。“洗黄鳝有个老规矩不能剪断。”诸阿姨一边清洗一边解释,“这是我妈妈传下来的做法,至于为什么老苏州一代一代传的我们也不知道了。”只见她用小刀沿腹部轻轻一划,取出内脏,再用清水冲掉表面那层透明的黏液。“黏液一定要去干净,不然会有腥味的。”诸阿姨的手法娴熟,每条黄鳝都被洗得干干净净。
清洗完毕,诸阿姨将黄鳝整齐放在白瓷盘里,撒上了一把细盐。神奇的是,已经洗净的黄鳝竟开始微微扭动蜷缩。“这是新鲜黄鳝遇盐的反应,这样子可以看出买的黄鳝新鲜不新鲜,还可以正好腌制一下,入入味。”诸阿姨解释道。准备配料时,诸阿姨取出大蒜边剥边介绍:"苏州人吃黄鳝主要分红烧和白煮两种。红烧必放大蒜。”灶台上,一口老式铸铁锅已经烧热,诸阿姨倒入菜籽油,待油温升高后放入蒜瓣爆香。接着,诸阿姨将黄鳝倒入锅中,“刺啦”一声,热气升腾。她快速翻炒,待鳝段微卷时淋入老抽。鳝段均匀裹上酱色后,她沿锅边倒入黄酒,酒香瞬间弥漫整个厨房,最后再盖上锅盖小火慢炖。二十分钟后,揭开锅盖,浓郁的酱香扑面而来。鳝段裹着红亮的酱色,蒜香、酒香交织。诸阿姨撒上翠绿的葱花,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红烧黄鳝就此出锅。鳝段弯曲度恰到好处,金蒜点缀其间,煞是好看。“苏州小暑的习俗可不止吃‘三黄’。”诸阿姨一边摆盘一边说,“以前还有晒书画、晒衣服的‘晒伏’习俗。现在住年纪大了不方便了,但饮食传统我每年都做。”她将红烧黄鳝、黄鱼和清炒豆芽摆上桌,又盛了绿豆粥,"小暑喝绿豆粥也是老传统,清热解毒。"
展开剩余26%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些传承百年的饮食习俗,正通过一个个家庭的厨房,一代代人的味蕾,延续着属于这座古城独有的节气记忆。这道时令美味背后,是观前社区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坚守。观前社区党委副书记袁晓英表示,承德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街区,这里住着许多“老苏州”,社区也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每逢假日节气,我们都会邀请居民分享家常菜做法,或者组织民俗活动,让年轻一代更了解苏州的饮食文化和传统习俗。”
小暑将至,承德里飘散的不仅是黄鳝的香气,更是老苏州人对传统的坚守和社区的温情。在这里,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承载着代代相传的文化记忆。暮色中,斑驳的墙面上"姑苏区历史建筑"的铭牌微微发亮,灶披间的灯光透过雕花窗棂,将这份延续千年的小暑滋味,温柔地写进了古城的肌理。
发布于:江苏省线上股票配资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