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合资车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经历了显著下滑,从2020年的60%萎缩至2025年的30%。在这一背景下,合资车企不得不采取缩减规模、降低成本的策略。中国车展数量众多,合资品牌出现选择性参与的情况,属于市场调整中的正常现象。”对于成都车展不少合资车企的缺席,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在近日举行的瑞银投资银行举办线上媒体分享会上解读说。
他同时强调,全球汽车业的创新、最新技术与潮流趋势正加速向中国转移,从车展规模可见一斑:昔日的欧洲、北美车展已难与中国车展抗衡,以近些年的北京、上海车展为例,媒体发布会数量远超底特律、法兰克福等传统车展,印证了中国市场的核心地位。
中国汽车在全球电动化转型中的核心地位难以撼动
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版图中的分量愈发凸显。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占据全球超过30%的汽车产销量,自主品牌在全球市场份额超20%,在电动车领域更是占据超60%的份额,而全球70%甚至80%的电池份额由中国企业掌控。巩旻明确表示,尽管西方通过补贴、关税等手段试图干预,却难以撼动中国在电动化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当然,中国汽车业也面临挑战。瑞银认为,国内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而在出口层面,又遭遇了来自部分国家的保护主义政策及关税壁垒,这些都是行业发展中需要应对的现实问题。
展开剩余69%三大机遇助力中国汽车发展
尽管存在挑战,瑞银仍看好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前景,巩旻提到了三大核心机遇:
首先是国内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目前,中国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已占据70%的份额,瑞银预测,到2030年,这一比例有望向90%迈进,显示出本土品牌持续增强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是品牌高端化进程加速。中国汽车业已摆脱初期以低端、廉价车型为主的形象,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开始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抢占原本由西方车企垄断的高端车型阵地。这些高端车型在智能化、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不断突破,重塑了全球市场对中国汽车的认知。
第三是出口市场持续拓展,“一带一路”成重要增量。中国汽车出口正以每年100万台的量级增长,成功打开了发展中国家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市场。这些市场或因本土汽车产业薄弱,或在燃油车时代未能占据先机,而中国新能源车凭借高性价比,推动这些市场实现电动化的“跃迁式”转变。以拉美为例,不仅是中国汽车的重要市场,其锂矿资源也深度融入中国汽车产业链,彰显了“一带一路”带来的供应链融合机遇。
Robotaxi潜力巨大 关键契机在于成本下降
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被视为汽车产业的下一个巨大风口。瑞银在此次分享会上对此也进行了分析预测:Robotaxi市场规模潜力巨大,尽管具体时间难以精准确定,但结合技术成熟度、监管及社会接受度,预计全面普及可能要到2030年代。
巩旻介绍,若在中国一线城市部分部署,Robotaxi市场规模可达80亿美元;全国部署则将达1830亿美元;计入除美国外的海外市场,规模高达3940亿美元。从规模看,到2030年代初,中国一线城市核心区有望组建30万辆Robotaxi车队;到2030年代末,全国车队需求或达400万辆。
瑞银认为,Robotaxi的发展并非线性推进,可能在多年沉寂后因技术突破而实现“超速发展”。当前的关键契机在于成本下降:2025年下半年,Robotaxi成本已可压降至30万元人民币以下。在此基础上,主流Robotaxi公司若能实现千台规模运营,有望在2026年上半年达成单车层面扭亏为盈。值得关注的是,百度已宣布在2025年二季度于武汉率先实现这一目标。
Robotaxi的发展将催生新的市场机遇。瑞银预计,到2029-2030年,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芯片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500亿元左右。其中,中国车企在激光雷达的产品落地与成本优化上领先全球,部分头部企业已实现盈利,将主要激光雷达成本控制在200美元(约1300人民币)左右;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中国本土企业已实现中低端市场的良好替代,为辅助驾驶功能的进一步渗透奠定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巩旻还在分享会上提及了大湾区市场的变化:五年前几乎难觅身影的中国本土品牌,如今已在中国香港市场占据主导,比亚迪成为新车销冠,且香港电动车渗透率已达70%,这一比例折射出中国汽车品牌在高端市场及新能源领域的强劲势头。
编辑:薛亚培
线上股票配资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